一、巧克力是甜食,會刺激大腦分泌血清素和腦內啡,使人產生愉悅感,緩解因經痛不適所產生的負面情緒。
二、巧克力含有鎂,可以放鬆緊繃的子宮肌肉,避免過度收縮。
三、巧克力含有咖啡因,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疼痛。
要注意的是,如果吃太多巧克力,反而會導致咖啡因攝取過量,容易刺激子宮肌肉收縮,加重疼痛感。而且吃進太多熱量,還有可能會造成肥胖問題。
除了巧克力,以下方法也可緩解經痛的狀況: 一、生理期間保持正常作息、飲食均衡。如果採用以上方法、經痛的情況仍持續發生,甚至造成身體極度不適,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以免影響健康和生活品質。
中醫觀點認為,女生吃冰品(如剉冰、冰棒和冰飲)會增加體內濕氣,損害體內陽氣,影響代謝循環,長期下來容易出現經痛、白帶偏多等狀況。但並非完全不能吃冰,主要還是看個人體質。
若屬於虛寒體質(易疲倦、說話較無元氣、易感冒、怕冷、手腳易冰冷、經痛、經血有血塊等情形),建議避免吃冰;若屬於熱性體質,只要避開經前一週及經期,適度吃冰消暑是可以的。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體質,吃冰後容易經痛的人,就要避免生理期吃冰品及屬性寒涼的食物(如椰子水、西瓜、水梨)。
不過,西醫的觀點則認為,生理期並沒有不能吃冰的限制。經期吃冰可能會讓子宮收縮,經血出血量變少、流速變慢,但不會造成經痛,或讓經血排不乾淨。
經痛一般分為『原發性經痛』與『續發性經痛』兩大類,『原發性經痛』和疾病無關,有可能是生理期間子宮內前列腺素濃度變高,刺激子宮收縮而產生的疼痛;『續發性經痛』屬於病理性疾病,可能是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問題,導致生理期間的疼痛感。
前者的疼痛感較輕微,痛感也會慢慢減退,熱敷或吃止痛藥就可以解決;但後者可能會痛得很厲害、愈來愈痛,或是年紀愈大就愈痛,必須就醫治療。建議在服用止痛藥前,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分辨經痛成因,以免有病延誤治療。
基本上,生理期做運動是可以的,適度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經血排出,也有助於減緩經前的緊張(經前症候群)。但因生理期間荷爾蒙產生變化,體力、免疫力受到影響,加上骨盆腔充血,容易影響女性的活動力。
一般來說,只要生理期沒有感覺下腹不適,或是經血量大幅增加,不需要刻意停止原本的運動習慣。可以視身體的狀況,縮短運動的時間或降低運動的強度。若每次都經痛嚴重,或是運動時會出現頭暈、下腹疼痛等症狀,就不要勉強運動,劇烈運動可能會加速子宮收縮,讓經血排出量變多。經期量大那幾天建議做些能放鬆的伸展瑜珈,量少的那幾天則可輕鬆快走、慢跑等。
經期前一周,受到荷爾蒙變化影響,體內消耗的熱量會增加,食慾也會大增,也容易水腫,因代謝率提高,大概一天會多消耗100大卡,但脂肪合成效率也比較高,此時並不適合放肆大吃。
生理期間身體處於能量流失的階段,但代謝率沒有提升,因水腫問題逐漸消失,會讓人有「變瘦」的錯覺。很多人以為「生理期怎麼吃都不會胖」,其實是個誤會,如果因此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生理期過後就會反映在體重上。如果想吃巧克力,建議將份量控制為每天拇指大小的兩小片,並盡量選擇黑巧克力,才不會攝取過多的精緻糖份。
月經來潮期間最好任何食補都不要吃,像四物湯、生化湯、麻油雞、羊肉爐等都要避免。許多中藥補品內含當歸,有活血的效果,生理期食用會讓出血量增多,可能導致出現貧血症狀,增加生理期的不適感。
生理期有時會比較疲倦,情緒會不穩,建議多休息、減少生冷的飲食,可以喝黑糖薑茶、桂圓紅棗茶,補充子宮收縮所需要的能量。建議此時可以多補充幫助「造血」的營養素,尤其是鐵質。
女性進入青春期後,每個月的生理期會造成血紅素和鐵質的流失,若再加上飲食不均衡,就可能引發疲倦、暈眩、心悸的缺鐵性貧血問題,因此有些人在生理期會吃豬肝、豬血或紅肉類食物來幫助補鐵。
含鐵質最豐富的動物性食物以「紅肉」最多,包括牛肉、豬肉、羊肉、豬血、豬肝、蛋黃等。但補鐵不一定非要吃肉,有些植物性食物的含鐵量也很高,如紫菜、紅莧菜、豆類、豆腐等。建議食用時,也要同時補充維生素C,才能幫助鐵質吸收。
女性每次生理期的經血量多寡因人而異,但在一般的正常狀況下,不會因此直接導致貧血。
然而,因為生理期間會流失鐵質,尤其是快速成長中的國高中生,容易因缺鐵導致青春期貧血。如果為了減肥,長期只吃某種食物,或是常吃泡麵、麵包、速食等食品,造成營養不均衡與鐵質不足,就很容易有「缺鐵性的貧血」。
早期因為生活環境不佳,洗完頭後容易吹風受寒,因此不建議經期洗頭。現今居住條件改善,若用熱水洗頭,洗後儘快吹乾,就能破解這項禁忌了。
對女性來說,提太重的重物本來就可能造成子宮下垂,這和生理期並無太大關連。平時可以多運動,訓練核心肌群,並注意自己的姿勢,就能減少腰酸背痛的症狀。
的確有可能,因為,人跟動物一樣有費洛蒙(由外分泌腺所分泌、是一種具有揮發性的傳訊分子,主要由空氣傳送,生物個體會利用費洛蒙分子,來影響同種其他個體的生理、行為反應。),如果工作與生活環境接近,情緒和壓力也都類似,就有可能受到他人的費洛蒙影響,這個狀況通常發生在室友或長期共處的朋友之間。有些女性的確很常出現與身邊女性生理期同步的現象,但這種情況並非絕對,有些只是巧合。
因生理期間血液會流失,也可能有身體不適的狀況,為了避免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建議等生理期結束後,檢測過血紅素合於規定的標準,才進行捐血。(台灣目前規定,17歲以上、65歲以下,且一般健康狀況良好者,才可以捐血)
生理期是女性身體較脆弱的時候,因為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頭皮容易出現發炎、長痘痘或是過敏的症狀,也容易出現細微傷口,若選在此時染髮,染髮劑的化學成分比較容易刺激頭皮,出現長疹子、搔癢、水泡,甚至潰爛等狀況,因此建議生理期間,盡量不要染頭髮。
在生理期前,女性子宮會分泌大量的前列腺素,用以刺激子宮收縮,幫助排出剝落的子宮內膜,同時止血。而前列腺素也會造成腸胃蠕動加速,因此造成不少女性在生理期間有腹瀉的情況發生。
此外排卵後會釋放大量的黃體激素,除了促使子宮內膜開始為受孕進入準備,也會造成輕微便祕現象;但當月經來潮時,黃體激素濃度會急速下降,因此腹瀉狀況就會更加明顯。
身體內的荷爾蒙(激素)在女性的生理週期期間會發生變化,有些女性會在生理期間長痘痘,主要原因就是黃體素和雌激素在經前下降,讓雄性荷爾蒙變比較強勢,就會發生皮脂分泌增加、毛孔變粗大,毛孔被分泌物堵塞,一旦毛囊發炎或感染,就會長出青春痘了。
生理期前,避免吃油膩辛辣及生冷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暢,就能避免因便秘長痘痘。
另外,生理期間免疫力會下降,如果熬夜睡眠不足,很容易長痘痘。生理期間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好心情是給肌膚最好的良藥。
女性的生理週期跟鈣質息息相關,生理期前一個星期,容易因血鈣降低,出現緊張、暴躁,或情緒沮喪等現象;生理期開始,血鈣會降得更低,經常導致子宮壁肌肉痙攣。
體內缺鈣容易抽筋,尤其是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女,情況會特別嚴重,抽筋的情形可能會從生理期前一個星期,持續至生理期完全結束。建議不妨補充鈣片,或是多吃含鈣的食物(如奶類、豆腐、深綠色蔬菜、黑芝麻等),以減少抽筋發生。
青春期何時結束,在科學上一直沒有明確的界定。一般認為,進入成年期就是青春期的結束,成年的認定是必須獨立自主,有足夠的判斷力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青春期是兒童逐漸長大成為成年人的一個過渡階段,約在十歲開始,通常到二十歲左右才結束。青春期最明顯的轉變是身體發育,生理上漸趨成熟,具備生育的能力,在心理方面也會起很大變化。
以台灣法定的成年年齡來說,《刑法》規定是十八歲,《民法》規定是二十歲。隨著教育普及,新世代的學識、能力和心智成長更為快速,不少國家紛紛下修成年年齡至十八歲,目前世界各國法定成年年齡也以十八歲居多。
不過,因為接受教育的時間愈來愈長,結婚生子的時間也延後,也有人主張青春期應該延後到二十五歲。
生理期前幾天,月經的經血呈鮮紅色,且流量變多,代表子宮內膜正快速脫落;當經血開始呈現咖啡色,代表經期即將結束,但也有可能是經血排出不順暢,這時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如果經血中有少數暗紅色血塊,代表子宮正在清除髒汙,這是正常的情況,通常久坐起身時容易出現血塊。如果血塊量大又伴隨痙攣,可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息肉、子宮肌瘤,或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問題所引起,最好就醫檢查。
正值青春期發育的青少年,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會重新連結大腦中情感處理的部分,難免造成情緒容易波動。不過,不用擔心,青春期只是一個階段,終究會過去的,要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開心的時候可以跟信任的大人聊聊,釋放負面情緒,也可以透過運動來抒發心情。
多和別人溝通,勇敢講出自己的想法,不要封閉自己。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正常作息、不熬夜,養成規律運動,每天均衡飲食,都有助於維持情緒的穩定。倘若發現自己持續有無法控制的負面情緒,請記得找信任的大人聊聊,或在大人陪伴下請專業人士(如醫師)協助。
衛生棉是在月經期間使用,護墊則依產品功能設計分為一般型與經期前後專用兩大類,前者適合在平常時期分泌物過多時使用,後者顧名思義則適合在經期即將到來或快要結束,出血量大幅變少時使用。使用護墊,能讓私密處保持乾淨,最好每2~3個小時更換一次,以確保私密處的清爽。
荷爾蒙正式的醫學名詞叫激素,是體內各器官之間傳導訊息的化學物質,由內分泌腺所製造,會藉由血液循環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用來協調和指揮身體細胞。包括皮膚、毛髮到心臟血管、腦部、腸道、骨頭等,都會受到荷爾蒙的影響,不同荷爾蒙之間也會互相影響,維持身體機能的恆定。
進入青春期時,製造成長荷爾蒙的腦下垂體,會變得特別活潑,增加分泌生長荷爾蒙促進身體的發育,讓男性的睪丸開始生產精子,女性的卵巢開始排卵,並開始分泌性荷爾蒙,讓原本中性的兒童逐漸變成男性化或女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