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見大學月經通識課 跨領域解密月經

原以為月經是個讓人人都羞赧啟齒的話題,沒想到在臺灣大學醫學系教授黃韻如的帶領下,月經通識課不僅收到多達150位學生,且仍有不少人向隅,上課時更意外激盪出許多跨域火花。

跨領域暢談月經 發現月經跟你想的不一樣!

曾是婦產科醫師的黃韻如提到,她過去看診時,發現女性普遍對月經了解有限,不記得上一次的經期時間、不清楚陰道發炎和月經週期有關,都是家常便飯,「要是連女性都對月經一知半解,遑論男性呢?他們只能和懷孕生子一樣,用想像來填補。」於是月經就在此情形下,逐漸成為「無法討論」的議題。但近幾年來,適逢臺灣、國際間對於月經的探討日益興盛,讓黃韻如決定開設「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這堂課,致力帶領學生從跨領域、多元面向理解月經。


在課堂上,黃韻如會和獸醫系、機械系、戲劇系、城鄉所等不同專業背景的教授,介紹人類月經與其他動物的「類月經」,在生殖生理演化上的異同機制,以及透過放映印度電影《護墊俠》,探討黑手師傅為衛生棉製造帶來的創新。更重要的是,黃韻如還帶「小紅帽」、「愛女孩」等關注月經權益的教育非營利組織走進教室,直接分享第一線經驗,讓大學生看見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例如長期深入非洲、推動布衛生棉教學的愛女孩創辦人楊怡庭,便曾在課堂上詢問學生一個兩難的問題:愛女孩本是以「解決月經貧窮」的出發點募款,但疫情期間,當地因為疫情遭遇糧食問題,當地人可能覺得更應該優先解決糧食問題,當地的合作單位更明指,能否將愛女孩提供的月經相關資源轉為食物?

現實的衝擊與思辨 激盪創新的無限可能

問題一被拋出,立刻引發學生激烈討論,有學生直言自己從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我一直覺得『月經』需要經過討論、分享,需要大家去理解其他人是怎麼看待這個議題,很高興藉由討論,打開學生各種想像,多元聲音一一冒出。」黃韻如笑稱,她原先是想將「月經課」開成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的「正義課」般讓學生藉現實問題進行思辨,儘管目前規模、資源仍遠遠無法比擬,但三個學期下來,這門課也長出自己的樣貌。


目前課程的男女比例為四比六,甚至有法國、韓國等學生選修。由於受疫情影響,這學期國際生僅能線上參與,但卻也能跨越空間限制,在線上帶來更多元的經驗分享,如北非裔的法國學生在期末報告上回饋家鄉對於月經議題的態度,「期待更多國際生,為臺灣學生帶來更多衝擊。」


總有無數瘋狂點子的黃韻如提到,女性在月經期間,總會被叮嚀要吃巧克力、要喝四物湯,做好各種食補,接下來,她希望找主廚合作開菜單,籌辦一場「月經宴」,「說不定後續能產出『商業模式』呢!」她興奮道。藉由「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跨領域課程,不僅讓學生對月經有更多元的理解,從議題裡延伸的社會創新力量,也將隨之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