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課都在教些什麼?

大家對月經與生理的認識,多半是從「健康與體育」課本開始,在課堂中逐步認識男女性生理構造,進而認識月經以及經期保健等相關知識。不過,教師礙於教學進度以及有限的資源,沒有辦法將課程完全聚焦在「月經」上,大家對於月經可能多半「略懂略懂」,也不好意思討論。可是,若細細追溯,月經不止關乎每個人的出生、發育,甚至也是牽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一環,月經帶來的影響並不僅限於女性,這是一門和每一個人密切相關且富有深度的課題。

中小學玩教具學月經,開啟認識月經的第一堂課

為了幫助孩子認識月經、建立正確知識,臺灣各界紛紛投入開發各種月經教育課程,透過桌遊、教案、教育的設計,在中小學階段,跳脫課程框架,以多元的學習方式,陪伴即將迎接青春期轉變的孩子,開啟認識月經的第一堂課。


金百利克拉克及旗下靠得住Kotex品牌,與聯合線上和聯合學苑-好讀攜手合作,力邀專業醫師與熱血教師,打造一套專屬的青春期女孩生理教材,用「經期冒險28天」趣味桌遊以及創意教案,帶孩子從遊戲中釐清生理期迷思,輕鬆學習月經知識。


而臺灣第一個長期關注月經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小紅帽With Red (社團法人全球小紅帽協會),聚集醫療、公衛、教育、輔導和性別等專業人士,共同開發一套「小紅帽50/100月經教育」課程,以活潑的生理用品教具盒,帶領孩子觸摸、操作,一邊學習生理知識,一邊認識不同且多元的生理用品使用方式,再融入生命與性別教育,學習表達自我感受也同理尊重他人的不同。

前進大學:前所未有月經通識課

而孩子度過了青春期後,月經課程又可以教些什麼? 2021年,臺灣大學首度把月經課程搬進大學殿堂,首創全亞洲第一門月經通識課:「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課程由臺灣大學醫學系教授、同時也是D-School 社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的黃韻如教授籌劃,與臺大戲劇系、獸醫系、城鄉所等教授、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以及業師共同授課,原本限額百人的課程,甫上線就吸引高達1500名學生搶修,在校園內造成大轟動。黃教授表示,「這不是一堂衛教課」,因為每週2小時共計16週循序漸進的課程,從不同的角度解釋或探討女性生殖週期現象與社會文化,帶領學生跨領域了解月經與性別平權、月經平權、公民社會、科學教育、法律規範和經濟發展的連結關係,藉以啟發學生,種下未來改變社會的種子。


全世界都能上的線上月經課

除了實體課程,2021年在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開設了一門免費、全世界每個人都能參與的線上課程——「全球月經面貌:政策因應與實踐」(Menstruation in a Global Context: Addressing Policy and Practice),透過課程,學生可以了解為什麼經期健康衛生是全球公衛重要問題之一、世界各地有哪些正在進行的經期健康衛生研究、規劃和政策,月經與人權、性別平等,以及其他社會運動的關聯,各國月經平權運動等。即使我們身在臺灣,也能藉由無遠弗屆的網路,和全球共同關注月經汙名化、月經貧窮和月經不平等的議題,打開新視野。 無論是線上或是實體課程,從小學至大學,多元的課程與教學資源正持續醞釀、開發中,沒有人生來就懂月經,透過活動與課程,我們可以從小奠定正確的態度、自在面對月經,讓月經不只是女孩、女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