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面貌系列一教改20停看聽 民間力量正崛起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報導

教改大船 帶領孩子往何方

一九九四年起,台灣正式啟動教育改革,迄今逾廿年,台灣的教育現場變得如何?這艘乘載著百萬名學子的台灣教育大船正在轉彎,但速度、方向與藍圖,是否真能引領孩子航向世界?孩子該如何避免在茫茫大海中迷途?而除了透過政府之外,民間又能扮演何種力量,幫助更多的孩子找到人生方向。

近來十二年國教課綱文白之爭、台灣頂尖大學屢於世界排名下滑、偏鄉的孩子仍在問「老師何時回來」。狹小的台灣土地上,存在各種族群的學生與學習困難,如何培養所有孩子走向具備競爭力的道路,已成為一大難題。為解決眼前的困境,一股來自民間的草根力量正悄悄崛起。

The Pulpit Rock
學生透過使用平板培養多元能力。 圖/台灣三星提供

孩子未來的競爭力何在?

人工智慧浪潮襲來,科技部長陳良基宣示今年為「AI元年」,教育部更於新課綱中研擬國中、高中階段必修程式語言,大專校院生須過半數具備程式能力。除了課本所學,未來孩子還須具備數位素養,同時素養導向課程也納入課綱,分數似乎不再是唯一的參考值。

「成績單上的分數,如何代表一個孩子?」任教近廿年、力推孩子多元發展的萬芳高中老師許麗吉說,每個孩子各具特質,都應當要有自己的舞台,但升學仍是龐大的壓力。她發現課堂上許多學生的眼神迷惘,學習只為了應付眼前的考試。

她認為,「數字不能量化孩子的能力」,培養與欣賞孩子質化的表達能力相當重要,因此自己平時會教導孩子不去謾罵或批評,而是盡可能提出有建設性的想法,鼓勵學生靈活思辨。

The Pulpit Rock
學生透過使用平板培養多元能力。 圖/台灣三星提供

民間力量如何協助教改突破困境?

除了政府部門外,民間也有不少企業正默默地為孩子們努力。例如中華電信和元大基金會多年來投入偏鄉遠距課輔服務,幫助偏遠地區弱勢學童。而三星透過傳遞新教育理念,打造智慧型硬體設備及注入多元教育思維,同時提升智慧軟體及人文層次,影響深遠。

地處偏遠的高雄市布農族巴楠花部落小學,今年九月校園興起一股「思辨教育」風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哲學顧問奧斯卡‧伯尼菲博士,受邀三星的「星美好」實驗計畫來台,以「生活哲學─思考與對話」為題,為師生帶來前所未有的思辨課程。孩子被啟發聯想力後,哲學思維的觸角也逐步延伸至生活各角落。此外,他們透過智慧教室、行動書箱,也打開學生學習的另一扇窗。

The Pulpit Rock
巴楠花部落小學初次接觸生活哲學課感到驚奇萬分。 圖/台灣三星提供

長期關注偏鄉教育的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鄭同僚表示,偏遠地區的孩子受限於距離,仰賴多方的資源協助。他觀察,偏鄉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焦慮,擔心學校消失、老師離開,但他們其實充滿潛力,若有機會去認識新事物與探索世界,就會驚訝於他們的生命力與對求知的熱情。

The Pulpit Rock
三星提供行動書箱教育資源,讓孩子能透過平板來認識世界。 圖/台灣三星提供

曾獲總統教育獎的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說,現在的孩子處於瞬息萬變的時代,未來的人才須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或是在某領域中找到自己的志趣,並且潛心鑽研成為專業能力。他指出,根據英國官方統計,隨著人工智慧及自動化發展,未來二十年將有四成七的工作面臨消失,但同時也有六成五的全新工作出現,因此從教育開始就要做出改變。

聯合報長期關心台灣的教育,未來將進一步擴及探討至國際教改實例、未來教材的輪廓以及師資等面向,並且持續挖掘更多台灣當前促動改革發生的民間力量,包括啟動教科書革命的美感細胞團隊,以及帶動基層教師由下而上推動新教育力量的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師王政忠等人。讓讀者在重要的教育改革路上,看見正在為你的孩子努力的重要推手們。


專案企劃阮政霖
採訪與撰稿吳佩旻
影音團隊袁子梁、柯政達、沈靜茹、蔡依書
監 製彭素娟、黃姵綺、陳若齡、錢欽青
製作單位聯合報娛樂生活事業部
採訪感謝名單南投縣育英國小、南投縣爽文國中 王政忠老師、Teach for Taiwn劉安婷、美感細胞團隊、雜學校蘇仰志
企業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