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最愛 做更好的自己
昨天中午起,接到許多考生家長的電話,詢問我的建議。這些年去了很多高中演講,有些同學收到成績透過網路問我的看法。我興趣多元、成就中上、愛說愛寫,又在補習班教過十多年,有些不怎麼正統但可以參考的想法。

填志願是收到學測後的頭號大事。既然是「志願」,就應該是自己願意去念。爸媽爺爺奶奶外公阿姨老師同學等都不能代替自己去讀大學,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自己的人生自己開拓、自己的道路自己打拚。我當年的分數可以進台大法律系,可是我第一志願進了社會系,這是我人生的轉捩點,從來沒後悔。

所以北一女滿級分的黃怡璇同學,妳想念服裝設計,很棒的志願,妳的父親經營設計公司,還可以在人脈與經驗上給予協助。好好走自己最喜歡的路吧!因為真正喜歡才會長期狂熱地投入,也才會成為領先者。看看吳季剛,他如果隨波逐流,會有今日的成就嗎?或許有人會勸妳:「不要浪費級分。」但如果學習的不是自己的最愛,就是浪費人生、浪費精力、浪費才華。

今年好些滿級分的都不考慮台大醫科,這真是好的發展。頂尖的人在各行各業都迫切需要,何必擠在一起?雞首確實比牛後有更好的機會,社會科學的研究中顯示處處呈現「八十二十定律」,意思是各行各業前百分之廿的人會成為菁英,擁有百分之八十的資源與影響力,另外百分之八十的人只能撿剩下的。要成為名醫、名律師、高科技創業者等的機率遠低於在其他領域出人頭地。何況上大學還要有時間玩社團、談戀愛、交朋友,享受人生最棒的幾年,如果進了超過自己能力的熱門科系,沒時間品味很多只有在大學時代可以經歷的美好。

今年可選填的從五個增加為六個,很多補習班或高中老師會建議超過自己實力去爭取一些學校與科系。但考生如果真的進入這些系,能否從容又愉快地學習?能否結餘一些時間來發展興趣、累積專長呢?又如何能爭取日後有助於攻讀碩士班或博士班的好成績呢?在台灣,學歷超過學士的人數即將超過一百萬。大學都念得很辛苦就難以加入這百萬研究生大軍。

對於考生的家長,我誠懇建議您們適度放手,讓考生自己做選擇,鼓勵他們大大方方地規劃前程。子女即將成年,他們應該獨立了,最重要的獨立就從「自己選填志願」開始。在多年教育行政工作中,我面對太多自暴自棄、自殺自傷、酗酒嗑藥、成績太差被退學、偷竊飆車等問題的學生,基本原因幾乎都因為他們不快樂,不喜歡所讀的科系。這些科系往往是父母決定的!另一些時候,在頒獎、慶功、分享會、課外服務場合裡,那些備受肯定又充滿自信的大學生,大多數正走在自己想走的道路上。

讀大學應該是最棒的求學歷程,因為可以選擇。選填志願,無論是選校、選學群、選科系等,最高的原則應該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聯合報/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20110222】